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朝散大夫楚州陈君墓志铭元祐四年十月 北宋 · 沈括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九六、《长兴集》卷三○
君讳向,字适中,世家睦州建德
曾王父瓘、王父嗣元。
至考逸,乃始以子荫为奉议郎
君幼疏敏。
方七岁时,奉议君病,家甚贫,母叶夫人日对之泣。
君曰:「独忧翁卧耳,我耳长大,何至苦贫」?
族人壮其言,知其必有立也。
嘉祐中,以进士策名,授婺州金华主簿,迁泰州泰兴县山南东道节度推官
熙宁中,迁著作佐郎荆湖北路转运司管句文字。
三溪蛮扰边,有荐君可任军事者,亟召见。
未至,复使归还于部,得豫边议。
蛮酋彭师晏、方达泰数猎官军,君驰即其居,以祸福譬解,邀其俱出,卒得师晏归。
检校秘书丞司农寺句当公事多日,更加开封县
赤县惟南部为剧,君治涉岁,献至者三。
以婆荆变事,擢知辰州沿边都巡检使
缘军事得对,所陈多称古,人谓自皆一升,而君独以亲辞。
后复以常平事入见对久之,上顾曰:「辰州不足累卿,当委以一路」。
提举淮南常平事,未行,改治府界,赐五品服。
尝行部抵陈留佛寺,夜未半,闻垣有淘淘群人声者,起烛之,四望积骸蔽野,皆贫无以葬者委骨于此。
君恻然哀之。
明日,具以所见闻,请斥官地数顷以葬之。
即日报可,仍以君总领
凡得遗骸八万馀,每三千为一坎,皆沟封,什伍为曹,序有表,总有图。
规其地之一隅以为佛寺,岁僧寺之徒一人使掌其籍。
君能推朝廷之惠及于朽骨,则其所以全养生身者,可以知君之仁矣。
是时新下令,官曹非公事无得使役人。
君集旧法,尝一使吏,有司遽按君犯法,当免官。
上察其情,止降一等,差点检府界京东路冗役。
数月,会复尚书省官,除度支员外郎
永裕陵建,君以本曹兼擢京西路转运使,典治陵寝。
时工徒集于陵下者以万计,当盛夏,井饮不继,徒多暍死。
君为疏洛水注之陵下,士卒蚁附而汲,酾布百里,无复瘨暍者。
予时客襄汉,闻里巷间歌吟其惠,今乃始知出于君。
从虞主还,复归为郎官
久之,出为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
坐举所部官不应格,徙知楚州
奉议君丧,君扶柩归,哀毁且病,至真州疾遂革。
君自秘书丞三迁朝散郎,勋轻车都尉,寿五十有三以卒。
夫人叶氏,文安县
子男四:忪、恪、恬、悟。
忪早世。
恪为饶州司理参军
女子二,信州司理参军曾仔、齐州司户参军徐处仁,其婿也。
诸孙男子三:居易、居仁、居厚。
元祐四年十月甲子,将反壤于润州丹徒长山之白云冈
载有日,恪来求志于某,曰:「不患无所传于后者先大夫,患无以传者恪也,敢以此请」。
某与君姻家,宜知君为可信于后也,为之次其事而铭诸其墓。
铭曰:
显显江西,屡以才试。
譬彼大车,当骋而踬。
寿踰中身,岂曰不延?
如公之仁,谓宜百年。
巉巉长山,左冈前陌。
没而有归,是惟公宅。
谢除颍昌府 北宋 · 黄裳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四五、《演山集》卷二六
五章上达,屡渎天威;
一节下临,特承睿旨。
权领近藩之重,职加延阁之华。
闻命虽荣,省躬惟愧中谢。)
永惟微臣今日之遇,爰自神考昔时之知。
因缘接武于禁途,荏苒囗年于省闼。
以徇物则失道,故其学不为利名而用舍;
以趋人则失己,故其气不为权贵而低昂。
是以名利之地,居易而乐生;
权贵之门,取疏而间至。
虽负神考之顾遇,尤念古人之行藏。
况适病以妨贤,兼缘亲而避贵。
故渎天听,愿临郡封。
伏惟皇帝陛下至德兼容,大明旁烛。
聚众谋而为善,故不遗乎愚智;
合群情而为公,故不间乎亲疏。
吁俞常出于无心,矜察重违其有请。
幸令颁宣之任,难忘化育之恩。
广汉之得事情,用当尚恕;
延寿之依古礼,行必从宜。
内策疲驽,上酬神造。
花下醉中联句828年 中唐 · 李绛
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:陕西省西安市
共醉风光地,花飞落酒杯(绛送刘二十八
残春犹可赏,晚景莫相催禹锡白侍郎
酒幸年年有,花应岁岁开居易兵部相公
且当金韵掷,莫遣玉山颓(绛送庾阁长
高会弥堪惜,良时不易陪承宣主客
谁能拉花住,争换得春回禹锡吏部
我辈寻常有,佳人早晚来嗣复白侍郎
寄言三相府,欲散且裴回居易,时户部相公同会)
上西外宗使启 南宋 · 王迈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四四八、《臞轩集》卷八、《臞轩先生四六》卷一
弭节西台,正仰长庚之次舍;
司文南邸,获分太乙之光辉。
敬饬墨卿,晋干签帅
恭惟某官清凌沆瀣,和毓钧倪。
学问工夫,穷伊洛、横渠儒先之秘;
出处气节,有庆历元祐君子之风。
早从文屋以策勋,旋历宦途而恬进。
春风凫舄,清闲鸣单父之琴;
夜雪貂裘,慷慨办太原之檄。
耻皇皇于人爵,甘落落于权门,遍试民庸,不留朝迹。
舂陵监郡,平分濂溪霁月之华;
炎岭拜州,肯受石门贪泉之污!
实政纪山林之野史,阴功溢道路之口碑,嘉名已录于御屏,褒诏分司于仙籍。
昔远今近,上方注意以用功;
内重外轻,公亦何心于择地?
然而风涛如此,人物眇然。
卫社稷则无如朱虚之精忠,尊朝廷则孰过李勉之德量?
所谓通国之望,正在同姓之卿。
难兄法从之旧毡,好为出色;
宗相登庸之传钵,重见调元。
伏念某样不入时,癖惟嗜古。
一第十六年之久,历官馀三考之书。
帝城风月之无边,方来赞诺;
宦海波涛之叵测,啧有繁言。
然浸润之由来,皆疏狂之自取。
天子临轩以策寒畯,从臣簪笔以主文衡,众皆阿意以曲从,己独执方而不变。
或校短抡长于程尺之下,未免有之;
谓大声疾呼于廷陛之前,亦何至此。
一归蓬荜,三易裘,肆求宗邸之冷官,随得翘材之化笔。
所谓寒儒活计者此耳,其为炎官热属者笑之。
学殖久荒,冒犯为师之戒;
滋塞,殊无事长之能。
顷襆被以东归,拟抠衣而北面。
久羁逆旅,莫候前驱,襟期虽企于门墙,名实未孚于左右。
惟告戒之以药其失,而提撕之以玉于成。
敬薰心香,愿假邻烛。
近而皇甫,远而居易,既次第以搜求;
北曰石洪,南曰温生,敢觊觎于罗致。
中书侍郎李邦直 北宋 · 刘弇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五一
中书侍郎阁下:制举之设也,信是科目家一时难能事业。
多识强记,契古而验今,要必身更数百万言,中迎受其入,而外成诵于口,若囊物待用在焉者,随索必得,如是而后可以责问学之富。
呼吸睥睨,文成而章就,如风雨立至,利剑之不留行,犹以为拙,若是而后可以责才之纵横。
自有此科以来,问学富而才纵横者,殆不可胜计。
然卒所以累是人者,必才与问学也。
且其百家众说之浩汗,与夫廋匿猥酿之名数间见互出,务一切多知之拘移其前,而博溺其后,则去取者难为精,而依据者易为汎。
一日问焉而以言,则往往牵于气数之终篇,夺于西薄之短晷,于是敦迫遑遽之私见,而杂扰不根之说用。
及其既得也,又皆狃成效而陋通规,笑来轸而恬故辙。
科目者大率如此。
晁、董、公孙之在汉也,仅免斯累,然学焉而不契其用,用焉而不切其材,则亦岂尽能如一时区区策中语耶?
至唐,人主宠数则有加矣,而人材益下。
居易浮浅,元稹迹不如其心,刘蕡历诋阉官,无益唐室之纷纭,而僧儒、宗闵之徒,至快私忿,排靳宰相,卒成牛李钩党。
此数子盖通人之巨擘,阁下之附赘悬疣耳。
某窃窥阁下藩篱畦町有日矣,殆皆不然。
昔在英宗,始亲策材于廷,而阁下承问之初,即自比第五伦之遇光武,则有为之志已可见矣。
既而思涌翰动,转旋开阖,以寸管任万钧,斥吏而农且商者,逮汉儒傅会灾异非是,裁抑奢汰,卒之勇怯不相当,图天下之患于未形。
见推大吾宋明圣继出,季孟视周汉,而舆仆命晋魏。
宰相之槐简绿绶,谏官御史之直末,柱后惠文者之事也,而阁下曾未以为能焉。
及夫缙绅熙宁,视草元丰,契夙志于初功,变场屋乎王除。
以至更元祐,起绍圣,独成一家,固已轥轹西汉作者;
而功业之在人,方将与夔、皋、周、召迭驾而前矣。
窃以谓无负制举,惟阁下为然。
某最造物之薄钟而啬与者,读书业文,期古人似不徒用土梗糟粕。
至于圣贤分际,与其心之精微,间独窥见其一二;
会有惬适,至忘寝与食,而不知日月之不贷也。
九品,禄上农夫比,更十有七年,而仅脱阶墀歛板之贱。
间独念在元丰时,误中有司程式,幸得待罪庠序,任教育事。
出没经史间,以为可长无负吾志。
及故步一失,则转侧崎岖,方且指西蜀,奔走万里外,得牂牁夜郎故时旁近地,名不在谪籍,而身远适。
一行作县,即与中朝并游者诀,飘然引去,为远塞之蒙罪者之过也。
且去壅而疏蔽,有如阁下门墙在焉,而曾不以贵贱疏戚限进退前却,则某也接武下士,妄独干慁典谒,规台光下烛,为远行慰,正其时也。
夫诵王公大人盛德不为谄,进而列其私不为渎,反复烦言,不入焉不为怼,则顾诚心所向如何耳。
凡此,皆某得而藉口者。
乃若其藉手,则有箧匮下俚存焉。
旧所为古律歌诗杂文等,比次之近是,谨挚诸下执事,其不几于鼓之持布与豕白而荐辽东者乎?
顾某诚则至矣,阁下亦将何以教之?
不宣(《龙云集》卷一六。)
者:原校:「一作家」。
承议郎集贤校理蔡公墓志铭元祐元年 北宋 · 苏颂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三四六
临川蔡景繁讳承禧,吾亡友浚冲元导之子,休文元翰之从子,尚书职方员外郎、知南剑州宗晏之孙。
初,天禧中,我先人与职方公先后为宜州军事推官,实相交承,情好尤厚。
浚冲兄弟以文章见知,留处门馆,使某同笔砚,习六科。
景祐五年,二君俱以茂才异等召试秘阁,时如格者众,遂不得预廷策。
其后屡试不捷,休文卒死布衣,浚冲景繁父子同中嘉祐二年进士第
浚冲终南剑州军事推官景繁太平州司理河南府军巡判官大理寺丞、知虔州雩都县
熙宁七年,召对便殿,访以时事,极陈用人立法之弊,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
满二岁,加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县镇公事,入为开封府推官,改判官管勾使院公事兼提举三司帐勾磨勘司
累迁太常博士,官制换承议郎,出为淮南计度、转运副使,以疾卒于泗州行司元丰七年十二月某日也。
景繁为州时,年尚少,吏颇易之。
一日,谪其舞文鬻狱者上于州,州为斥逐之。
太守伯方爱其刚方有守,数与议论,不以僚掾礼待之。
其治雩都县,事无细大,皆自详处,胥吏畏缩,无所措手。
溪水暴溢,几没城郭,为之具枋筚以济生聚,而溺者获出水。
遇艰食,又出常平仓以赈绝乏,而饥者不流。
监司劾奏其擅发仓廪,诏释不治。
当时论者以为景繁为小官能任大责,使之遭时得位,顾其设施岂易量耶?
及为御史,论大臣之任事怙权者拔用亲党,遍布要路,非国家之福。
章言廷诤,前后十数,神宗悟,为之罢免其党辈者数人。
又论用兵交趾,不可与争旦夕利,所遣北军,难以深入,及不宜用中人主兵柄,唐季之事,可用鉴也。
凡此皆近臣之所难言者,人皆为之危,而上独称其忠荩,面赐绯衣银鱼,谓曰:「聊以旌卿谠直耳」。
熙宁某年,接伴辽使还,献《治边十三事》,深惬上旨。
李复圭坐小法罢边帅,张商英以言事黜官,景繁连疏救解,以为二人者皆美材可用,不当留滞远方。
开封府治中贵人狱,得其闺门阴事,连逮甚众,尹与中人有恩旧,迁延不讯。
景繁合同僚辨争累日,至论列上前,尹辞诎,坐贬官。
它日上又谓曰:「向览卿台章,甚合理道,凡有闻见,不可以不在其位而遂钤嘿也」。
景繁自以起疏远,遭知己之主,茍有可裨益时政,虽逆鳞遌物,终无所避就。
既而复上数十事,多指摘时病,竟留中不出。
议者谓其必复言职,俄而有使淮之命。
其为使者务举大体,严而不苛,吏有建征利之言者,一切不用。
权庐、扬二州,虽日月不久,而民多能道其善状。
大概志在爱君拊民,一闻忠义之语,必力行而极言之,未尝顾以利害。
不幸年止五十,不得大施于时,究极其缊,是可伤也。
自少时笃学力文,博记善说,进对上前,亹亹有绪。
故屡见称奖。
居家教训子弟,讲论道义,常至夜分。
善与人交,不为炎凉改观。
予家人官其部属者,至则荐之。
人问其能否?
对曰:「吾先人所知,其家人固多善士,岂必问也」。
接物和裕,侃侃不折。
虽恭上厚下,而不可挠以私。
周旋族中贫乏,待以济者甚众。
尤喜兴奖名教,诱掖后进。
雩都素少士人,人未知学,为之择秀民以诲导之,勉以进取。
其后成就弟子若郭峻之徒,相继有登科第者。
邑人怀德,至祠而报之。
夫人何氏,临江著族,克配君子,能成厥家,封崇德县君
二子:居厚、居易。
四女:二嫁青州范世、抚州邹璠,二在室。
居厚尝举临江进士,同试者千馀人,首中乡书,以家艰不赴礼部。
居易八岁,亦知向学。
呜呼!
景繁其不亡矣。
平生所为文章甚多,未遑诠次。
居厚裒而类之为三十五卷:曰《论语指归》十卷,曰《奏议集》十卷,曰《文集》十五卷。
宝文阁待制何公正臣尝称景繁至诚,所发本于仁义忠信,有迁、固之辞,有骚人之讽谕,有折槛、引裾之忠謇。
闻何公之言,可以知景繁之心矣。
蔡氏出济阳,至唐弘文阁学士允恭始居长安,子孙家焉。
其后南唐清徽殿侍书士煜又居金陵,煜之子曰倚复徙临川,倚之孙曰为政,皇朝赠尚书比部郎中、职方,即其子也。
自倚至浚冲六世居临川
景繁尝游京口,见其山川而乐之曰:「吾老必归此」。
于是居厚用其遗言,择地丹徒,以元祐元年某月某日葬某乡某里之西南原,因家于润,遂为润人也。
居厚以予其世通旧,求其墓,感今怀昔,不得无言,又系之以铭。
铭曰:
蔡出济阳长安之系。
允恭,祖煜避地。
始迁金陵,以书入侍。
再徙临川,服儒数世。
职方允文,首中名第。
中司荐才,诎于不试。
徊翔外迁,终老州寄。
二子袖然,贤科赴制。
仲氏差池,殒于壮岁。
伯也及子,同登进士
先后祖孙,并时兄弟。
儒学一门,时称盛事
蔚矣集贤,干时良器
文中御史,简在先帝。
绳纠不私,权豪沮气。
道直难进,势危易踬。
出案甸圻,清衷益记。
入佐京尹,复摧宠贵。
帝曰「尔言,不系其位」。
方伫嘉谋,遽膺外任。
淮海百城,徵诛未乂。
轺车一临,民宽吏惴。
惟其设施,在经济。
千里修涂,未半而逝。
平日有言,京口吉地。
生居死藏,存殁之利。
嘉哉孝嗣,命从其治。
果得佳城,卒如素志(《苏魏公文集》卷五六。)
钤:库本作「啽」。
茅山元符万宁宫记崇宁五年秋 北宋 · 蔡卞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七八七
崇宁五年秋,有司言茅山元符万宁宫成,有诏臣卞为之记。
臣卞拜手稽首而献文曰:德莫崇于尊道,业莫大于昭功。
臣伏睹皇帝自践祚以来,苑囿之观无所增饰,外物之玩无足以累其心者,而深观化原,探索道妙,澹然无为,以御群有。
心既得此矣,且曰:「道之所在,圣人尊之。
是故山林之士,寂寞之滨,槩尝有闻于是者,必有以宠嘉之,况其上者乎」!
夙兴夜寐,因任原省,以昭前人之光。
凡己事之未就,虽其小者,必缉熙之。
盖所以尊道而昭功,可谓至矣。
而斯宫之成,二美并焉,将以诏后世而垂无穷,臣是以受命而不敢辞也。
谨按,金陵句曲山,在西汉时有真人居焉,抱神以静,超然遗物,仙圣降而与之言,以登云天。
推其绪馀,以化二季,而二季亦以仙去。
是为三茅君,而世因号其山曰茅山
自时厥后,光景之异,云鹤之祥,笙箫之响,震见于山椒者岁尝有之,而方外之士慕道闻风而来者,亦莫可胜数。
熙宁初常州道士刘混康者,始诛茅结庵于山之积金峰。
其始至也,拾橡栗以为食,焚柏实以为香,久而甘之不厌。
于是人稍信异,往往负薪裹粮以给之。
先生躬有妙行,而济之以常善救物之心。
每以上清符水疗治众病,服之辄愈,繇是远近辐凑,而先生之名益著矣。
哲宗召至京师,燕见便殿,赐号洞元通妙大师,且命即其故居易而新之。
改元元符,因号其处曰元符观。
先生屡辞归,许之。
然终哲宗世,元符观犹未讫功。
皇帝二年,遣中贵趣召先生来朝,且诏守臣监司委曲敦谕,勿听其有所辞。
先生至自茅山,入对久之,语有以当上心者。
他日,访以三茅君事,具奏所闻。
乃诏加锡茅君号,而即山构殿以礼祠焉。
先生又请建皇帝本命殿于东南隅之长生地,从之。
于是钟有楼,经有阁,岁度人有数,日给众有田,而宫之众事毕具矣。
仍降诰以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,而度其弟子为道士者十馀人,其上皆锡紫衣师名以宠之,所以尊礼之甚至。
先生再谒还故山,皇帝又为书道藏经数卷,及亲画老子像赐之,以荣其归。
宫将成,御题其榜曰「元符万宁宫」。
云汉之章,下贲岩谷,是将有神物守护,垂之亿年,与道无极也。
且以谓是宫经始于元符,而落成于今,故因其旧名而增之,以彰继志述事之意。
睿圣相承,绍隆真风,所谓一宫之成而二美并焉者此也。
臣既序其事,使后世得以览观,而又系之以诗,其词曰:
猗嗟三茅,得自初成。
气合于无,与形俱升。
孰希其风,必静必清。
寥寥久哉,乃发先生
帝用尊之,载召来廷。
乃亲其人,燕见妙语。
乃锡命书,迨其俦侣。
因其故庐,启此新宇。
像图仙真,上肖帝所。
神笔榜之,龙凤轩翥。
天锡皇帝,聪明孝友。
抱一用中,以绥九有。
遐迩率从,尊道熙功。
有欲求之,与在斯宫。
作为好歌,以诏无穷(《山志》卷二六。又见明弘治句容县志》卷一○,《句容金石记》卷四。)
题下原署:「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醴泉观使、兼侍读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、食实封一千户臣蔡卞奉敕撰」。
终南草堂题名建中靖国元年五月 宋 · 居易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六六、《金石萃编》卷一四○
高邮孙竦子敬居易太平宫致醮回鄠,宰刘希亮彦辅、尉李革仲孚相率游白云,过紫阁,遂宿草堂。
翌日,二公还邑,子敬、居易归长安
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九日题。
谢制帅举著述科启 南宋 · 李曾伯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八五三、《可斋杂藁》卷一一
乌幕储英,论荐有千钧之重;
鲤庭缀冗,揆能无一线之长。
遽令与文学之科,宁免玷贤材之录。
恩深浃骨,愧溢厚颜。
窃以推贤举吉,虽前辈之盛心;
著书述言,岂后进之能事。
老泉之可为荀子,始可副庐陵一见之知;
安石之不减扬雄,何以辱南丰平生之许。
士而有志,代不乏人,未闻刀笔俗吏之愚,而被荷橐近臣之选。
如某者智难语上,材不及中。
庄鴳之非鹏,迹类楚鸡之似凤。
秋风吹拂,早虽贪桂籍之香;
春雨离披,今已绝源之梦。
一行作吏,万里侍亲。
正犹漆雕之未能,敢谓子羔之何必。
驹徒恋豆,燕莫离巢。
每怀伊川父兄席势之辞,盍守蜀国子弟受恩之戒。
不虞驽驾,亦达龙门
未由上于襄阳之书,遽已飞孔北海之表。
昌言十六,称奖再三。
一丁仅识,宁博而通;
六甲未知,奚敏而瞻。
矧曾微于贤誉,徒误见于荐扬。
文以气为主,而所以养气者未充;
文贯道之器,而所以闻道者未熟。
方愧山下泉蒙之义,初无水上风涣之章。
后耻王勃,前愧照怜,焉敢附清流之项背;
远取居易,近舍皇甫,若为尘硕德之齿牙。
际会自天,作成有地。
恭惟某官两朝元老,千载真儒。
文章扶八代之衰,德望系四海之重。
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允同孟轲仁义之心;
不忍匹夫若纳诸沟,未究伊尹君民之学。
行且以五色之线补舜衮,暂烦以一丸之泥封汉关。
出将入相,兼资文武,真大臣体;
登明选公,杂进巧拙,有宰辅方。
遂蒙幼吾幼以及人,弗以才不才而言子。
挈之膝下,置在笼中。
载念某进非科名,仕以资荫。
虽大造不拘于流品,而小材恐越于彝规。
自兹出于陶甄,敢不加之鞭策。
推明孔道,虽莫赞游、夏之辞;
叛去韩门,断不效籍、湜之辈。
益坚此志,毋负斯文。
谢运使江古心万里请住玉隆启 南宋 · 杨至质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九五三、《勿斋先生文集》卷上
两街应制,窃依藜杖之光;
十国出符,俾辖锦帷之众。
溢荣褒于疏请,借壮观于斋居。
试言道家之大山,莫若旌阳之故宅。
冠袍所聚之地,领袖必得其人。
过者垂涎,多买游谈之颊舌;
从而染指,谁惜常住之眼珠?
此曹自轻,吾道几坠。
伏念某江湖漂泊,木石冥顽。
未能茹商皓,固尝护许君之
因元戎枉驾以戾止、为同列争席而翩然。
识面目于山中,屡作天宝翠岩之梦;
送头皮于官里,误陪甘泉泰畤之祠。
因内醮以进诗,辱上恩而润笔。
俯加训谕,未许言归。
望阎公都督之襜,政惭素昧;
徐孺高士之榻,忽传好音。
熊鱼虽欲而莫兼,猿鹤殆惊而且怨。
兹盖伏遇某名高日月,威振风霜。
访六一翁泷冈之居,登进郡最;
创二十士鹭洲之学,作成人才。
荐移青丝玉节之华,并领画栋朱帘之胜。
爰披图而问俗,信拔宅以飞仙。
颇闻腾胜之区,久缺焚修之长。
群鸦争鼠,已在吾目;
独鹤昂鸡,孰当人心?
浮丘,右洪崖,百闻不如一见;
近皇甫,远居易,三占则从二言。
何德以堪,不求而得?
价非高于少室,身难出于长安
舍己事以勤馆人,申诵他日从公之语;
趁霜天而牧柿栗,空吟昨宵梦母之诗。
未先桑榆,尚可桃李。
谢沿江姚制使希得从叟前辟启 南宋 · 陈著
 出处:全宋文卷八○九八、《本堂集》卷五六
化庐旧物,冥心师造之归;
榷幕赘员,转手王人之辟。
饮泉知脉,指海衔恩。
窃念某伎俩全无,夤缘独到。
南宫滥第,实误玷于公衡
东涌冻曹,又密依于大纛。
方有苏天之托,遽从湘水之游。
行或使之,非所乐也。
去数千里,恋轩之梦孤飞;
曾几何时,出幕之装已束。
撷芳芷以自媚,抱焦桐而何归。
倚棹秦淮,抠衣程坐。
萧萧杜老,非严公而谁怜;
汲汲孙生,惟范老其能亮。
既使安存于云厦,且将近置于冰壶。
而一缺之补风,乃多方而为地。
念岁月之掷,至每见于颜辞;
谓夏秋之交,断可投于机会。
遂使外台之公剡,肯分南豫之子司?
石洪洛阳,虽从乌幕;
荐宗师于袁相,元是韩门。
靖而思之,何以称此?
兹盖恭遇某官学圣人事,踏实地行。
泰山岩岩,以静重镇浮俗;
洞庭浩浩,以宽平容众流。
故好贤有甚于《缁衣》,而见善必收于夹袋。
至今濩落,重累干旋。
某勉循尘容,终怀本色。
犹有节,每欲赓居易之吟;
莲不染泥,当无辱濂溪之爱。
庶其异日,濯以清风。
长椿寺观明刘太后画像诗以纪之丙辰 清 · 祁寯藻
 押养韵 出处:䜱䜪亭后集卷五
渔洋居易录》云:「长椿寺见明李太后像及田妃写真。」《日下旧闻考》云:「一为九莲菩萨李太后,一为庄烈刘太后,无田妃像。」今寺藏画像止一轴,谛审题字,尚可辨识。上方金书「宏慈极圣智上菩萨」八字,下注「崇祯庚辰年恭绘」七字,是孝纯刘太后,非九莲像。时帆先生存素堂文集》有《重装慈寿寺孝定李太后像记》,或渔洋当日所见即此像,后移于慈寿寺欤?今长椿寺乾隆间戴奉常璐手书唐东江、蒋心畬并其尊人匏斋先生诗一幅,皆指此像为李太后。或彼时尚存二轴,而诗中何以不及孝纯一语?曾宾谷先生诗注以为误也。
昔闻金塔楼,尊奉九莲像。
渔洋曾见之,双轴光爓朗。
燕舟留客话,其时像犹两。
莲台锦袈裟,寂寞尘蛛网。
厥后戴奉常,录诗及唐蒋。
像已失其一,仙李空瞻仰。
皆云慈圣容,作诗感畴曩。
纷吾考旧闻,疑信时惝恍。
今观庄严相,毗卢俨相仿。
佛号并纪年,金书尚题榜。
思陵幼失恃,追溯心怅惘。
宛转求画工,指示烦母党。
六宫纷雨泣,专殿崇肸蚃。
从此真容出,亦资佛力广。
缅思作绘年,时事益纷攘。
遗像下神霄,悽颜动天仗。
孝定有前徽,冥汉合并享。
不知慈寿寺,后来孰移往。
诗龛重潢治,记载应不爽。
此寺属卯金,呵护有龙象。
近时曾南城,题句发遐想。
想见皇觉初,栖霞馀梵响。